栩栩如生的小马驹、顽皮可爱喜气的人参娃、更有大篇幅的歌唱十八届三中全会、娇艳欲滴金丝缠绕的牡丹花……走进赵日霞的家里,仿佛走进了一个剪纸的世界:只见炕上、墙上、桌上、凳子上,到处摆满了精美的剪纸作品,有各式各样的动物个个栩栩如生,有娇艳欲滴的花朵各各争相开放,还有各个放映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仿佛就发生在眼前。“你看看这个新作品,前儿去社保大厅看见了好多笑脸,回来就赶紧记录下来,创作了这个作品”赵日霞拿着新创作出来的《喜领社保卡》高兴的说道,“我就是个农民,就爱好这个,喜欢创作这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
作为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术传承人,赵日霞从小就对剪纸情有独钟,多年来无论生活怎样艰难困苦,始终没有放下手中那把剪刀。“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却‘难精’的民间技艺。老人们常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剪纸需要耐性、韧性,所以只要有空我就剪。像这老虎单色系的两个小时能剪三个。”赵日霞指着墙上剪好的作品说。
艺术就是坚持住的爱好。
“艺术,就是坚持住了小时候的那个爱好。”作为一名农民艺术家,赵日霞的言语总是带着她独有的乡土气息,“从小我就喜欢剪纸,慢慢练习,仔细琢磨,练成了现在这个水平。后来才渐渐明白剪纸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我的艺术就是坚持住了小时候的那个爱好。”
赵日霞自幼喜爱绘画、剪纸,并在熟悉民间剪纸的母亲的启发下学习剪纸。她经常用铅笔在纸上练习绘画,画好后便用剪刀剪下来,贴在家中的窗户上、炕墙上。从最初的团花、挂钱到春天的燕子、夏天的花朵、九月的秋菊、冬天的冰花等等,都成了她剪刀下的“模特”,赵日霞也逐渐掌握了一些复杂图案的剪法。她告诉记者,那时的她已经达到痴迷状态,忙完农活,中午或晚上一有空闲她就把白天干活时遇到的灵感构思画到纸上,再剪出来”,赵日霞自豪地说,“那时,看到一幅好画能站着细细揣摩几个小时,为创作一件作品能连续几个晚上不睡。”
“妙剪生花”就是持之以恒。
“今年是马年,我来给你们剪个小马驹,”透着阳光,她手指上那些被剪刀戳的伤痕清晰可见,“剪纸多少对手指都得有点伤害,可这爱好就是爱好,再辛苦也爱”赵日霞又熟练的抄起自己的剪刀,“这是前几天我们娘几个画的样儿,用剪刀时力度不要太大,不能把连接部分剪开;剪马头最重要,马头要给人飘动的感觉,这马才能精神;剪纸也要有思想,要把你想表达的感情体现在剪纸上,这样才能剪出生龙活虎的图案。”赵日霞一边熟练的剪着一边满脸笑容地对记者介绍着每个细节,不多时,4只栩栩如生的骏马就呈现在了记者面前。
在自己的勤学苦练下,赵日霞的剪纸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她并不满足,拜突泉县文化馆馆长王俊才为师学起了漫画,漫画创作使她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心中有图样,手中有作品。赵日霞技艺日渐成熟,先后又创作出《幸福之家》、《春满人间》、《秋趣》等知名作品,在全县剪纸作品展上展出,赵日霞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剪纸艺人。
本领就是要一代代的传下去。
掌握了“妙剪生花”的本事,赵日霞把突泉县的一些趣闻和当地的新鲜事直接或间接体现在作品中,包括当地的风俗、文化、现代生活等都成为其剪纸创作的素材。这些作品虽然制作难度大,但效果好,有的堪比摄影图片,让人叹为观止。
在赵日霞的影响下,她的两个女儿自幼就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大女儿的作品,不比我的差”,“这是小女儿剪的孔雀,年轻人懂创新,装在扇子上也是别有趣味”,看着两个女儿的作品赵日霞的笑容更深更甜了,“如果好好培养且她们用心学习的话,超过我是迟早的事儿。”
“小时候就知道拿着红纸和剪刀瞎比划,没想到一比划就比划到现在,现在剪纸也是我们姐妹俩的爱好了,我们姐妹热爱这项技艺,希望能一直跟母亲学下去,也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突泉剪纸,爱上突泉的剪纸。”赵日霞的小女儿尚春雨一边对记者述说着对剪纸的热爱,一边紧紧盯着母亲正在剪纸的手,生怕落看了一个环节。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剪纸是有生命的,艺术精品给予世人的震撼与魅力是不会磨灭的。三代人在剪纸世界里妙剪生花,为突泉县的剪纸艺术传承发扬而付出、探索。“我们年岁渐渐老了,眼睛也会花,未来还是得这些孩子们来创造,总是希望有更多人的人来学剪纸,到时候我也开个班,把这手艺教出去,让更多人的学习剪纸爱上剪纸”赵日霞道出了自己心底最深的心愿。(王海颖 武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