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出生在突泉县杜尔基镇五一村的刘书琴,自幼喜爱绘画,当小朋友忙着穿新衣服,吃糖过大年时,她却整天盯着墙上的年画,描摹着画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而且画得有板有眼,从那时起,“刘家小姑娘”会画画的事儿,便在乡村里传开了。
高中毕业了,她没有考上大学,痴迷绘画的她没有走复读的路,索性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了绘画上,这个好静不好动的小姑娘希望得到系统学习,拗不过的父母就让她去离家几十里的一个文化站学习绘画,从此便开始了她追求艺术梦想的艰辛历程,而这一开始就再也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处女画作《春》在洮南县文化馆展出并获三等奖。“当手握鲜红的证书,那无数的披星戴月和漫长的寂寞和煎熬都是值得的,仿佛整个世界都那样美好。”谈起第一次获奖时她激动的说。
这次获奖拓展了她对艺术的追求,从那时起她开始接触泥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人们总能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活跃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双手沾满了泥巴,全神贯注地捏着泥人。艺术的诱惑使她习而不辍、废寝忘食,艺术的神圣令她孜孜以求、锲而不舍。
处女画作《春》的获奖,让她的人生因为她的努力发生改变,经人推荐她来到县里一所小学代美术课,开始了自己的育人之路,教书期间,她享受着为人师表的快乐。她认真的上着每一节课,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能都讲给孩子们。
1986年,县文化馆正式招她进馆,从此,刘书琴成了一名群文工作者,她更加不知疲倦地投入到工作中,空闲时间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来。1988年她顺利的考入内蒙古艺术学院学习国画专业,毕业时,她的国画作品《端午节》被内蒙古艺术学院收藏并首次亮相于《美术大观》中。
为了让更多学画的孩子们能有一个正规的学习环境,也让更多追梦的人们能够圆梦,大学毕业的她再次开始了教学生涯,从辅导4、5岁孩子们学儿童画,到辅导高中生高考升学。孩子们的作品在一年又一年的全县少儿书画大赛中屡屡获奖;多人被评为盟级“五小能手”;多幅作品在中国国际书画网上发表,并被评为小画家等称号;在盟美术家协会组织的“蒙古娃进京展”中有3幅作品入选;2007年,在著名的国家级杂志《少儿画苑》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两名学生的作品在大赛中获金奖,一名学生的作品获铜奖,两名学生的作品获优秀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的辅导工作,刘书琴不但深深收获育人之乐,同时也取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家长的认可。 (高巍 武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