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农畜产品资源。全县耕地217万亩,其中水浇地89万亩,农作物以玉米、大豆、杂粮为主,正常年景粮食产量10亿斤以上,秸秆产量12亿斤,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溪柳紫皮蒜、太东粉条、太和小米、宝石马铃薯、突泉豆瓣酱久负盛名,享誉区内外。全县有蔬菜基地10万亩,温室大棚6000座,脱水蔬菜企业16家,以叁山菜业、森源脱水蔬菜为代表的脱水蔬菜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年脱水蔬菜生产能力1.5万吨。标准化鸡舍58.8万平方米,年可出栏肉鸡3000万只。全县草原面积332万亩,可利用草场276万亩。林地217.2万亩,森林覆被率25.8%。其中宁条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量近1.5亿斤,中草药种植面达5000亩,年产防风、黄芩、柴胡等中草药干品近200万公斤。大小畜存栏70.3万头(只),是东北地区绒毛、皮张和绿色农畜产品集散地之一。
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县已探明铜、铅、锌、银矿石总量4781.93万吨,其中,铜金属量31.2418万吨,银金属1354.07吨,金含量20881.3公斤,铅金属量6.36万吨,锌金属量11.19万吨。非金属矿有蛇纹岩矿七个矿体,一号、二号矿体资源储量14亿吨,电气石资源储量29.6万吨,滑石矿资源储量20万吨,高岭土矿资源储量560万吨。牤牛海煤田探明煤炭总储量6088万吨。
适宜的气候条件。突泉县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无霜期在116-142天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31.4℃,年有效积温2700-2900℃。年日照时数在2900---3100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雨雪日数占全年36%,降雨多集中在夏季(6-8月),占雨雪日数的90%。年蒸发量1950.1毫米左右。
充足的风能资源。突泉地处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气流风带,70米高度处的年平均风速为7.1米/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61.1瓦/平方米,是内蒙古风能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2008年,牤牛海风电一期5万千瓦并网发电,是兴安盟首个并网发电的风电场。2009年牤牛海风电二期5万千瓦并网发电。天源风电一期、九龙风电一期、大唐老爷岭风电一期正在建设中,即将并网发电。到2015年,全县规划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以上,成为蒙东地区重要的风能发电基地。
富足的水资源。水资源总量6.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3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4.1亿立方米。境内有5条主要河流,年径流约1.1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8座,蓄水量1.6亿立方米,湖泊41处,可利用水面8万亩,供水总量(包括地下水)可达3亿立方米。
优越的交通环境。以北京–呼伦贝尔111国道、广西北海–呼伦贝尔阿荣旗省际大通道、突泉–洮南油路为主的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连接呼海、京齐、佳沈、长白、通霍铁路。县城西南距通辽市飞机场230公里,北距乌兰浩特飞机场100公里,东距吉林省洮南市110公里,县内实现乡乡通油路(水泥路)。
高等级的电力供应。突泉县电力供应充足,价格同发达地区相比低廉,县内有变电站11个,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个,66千伏变电站10个,供电能力为13.65万千伏安,供电量可达12亿度,城乡通电率100%。
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突泉县有人口31.6万,其中农村人口24.6万,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每年外出务工人员5万余人。劳动力素质较高,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一般加工类企业月平均工资1500元左右,工资水平低。同时,入驻突泉的企业,用工由就业部门免费培训,招工成本低。
优惠的招商政策。突泉县地处内蒙古东部,属东北经济圈,临近黑吉辽三省,这里即享受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又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出台“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国家将加大对内蒙古的支持力度,在资源配置,项目建设等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突泉县还享受自治区特殊政策的扶持,在项目审批、税费、税务认定、项目建设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最大限度让利于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