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记者走进赛银花现代农业园区菜农陈春山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绿色满棚,许多农民正在温室大棚里忙碌着,并享受着冬季收获的喜悦。火红鲜艳的草莓,散发着阵阵清香。说起种草莓,种植户陈春山有这样一笔经济账:“现在草莓一斤30元,春节前后正是旺季,一天能采三五十斤。春节期间,这一棚就能收入2万元左右。”
像陈春山种植大棚蔬菜致富的农户在突泉县还有很多。截至去年末,突泉县大棚总数达到了14000座,以城郊园区、赛银花园区、五星园区为引领,形成了香瓜、黄瓜、西红柿、芹菜等特色瓜菜基地。每座大棚平均年产值达3.5万元,农户纯收入2.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带动全县近1万人就业,设施农业逐渐成为了突泉农民的“淘金地”。
近年来,突泉县把设施农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的重要举措,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扶持,精心打造温室蔬菜大棚基地。不断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出台奖励机制,鼓励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并为农户协调贷款解决资金问题,使全县设施农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从2010年开始,投资2800万元兴建三座育苗中心,育苗能力达到2500万株,解决全县所有日光温室用苗需求,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
突泉县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提升亩产效益,加快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认证步伐。扩大瓜菜、林果、杂粮杂豆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规模,广泛应用沼气循环、微喷滴灌、生物微肥、无土栽培、新型机具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严格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提高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水平和农产品品质,努力打造“绿色瓜菜之乡”名片。 (冯玉燕)
|